五大军种和七大兵种(5大军种,最好军种)

2016年的军队改革,是人民军队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重大改革。它不仅触及了军队的建立,而且改变了存在了几十年的作战指挥体制,确定了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体建设的总原则。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将存在了31年的7大军区重组为5个战区,5大军区司令部重新整合成立,包括新成立的陆军司令部和战略支援部队司令部、二炮更名的火箭军司令部和空陆军海军司令部,基本保持不变。

改编后的战区司令和军种司令基本和大军区时代一样,都属于战区将军。

那么在军衔相同的情况下,战区司令和兵马司令谁说了算?他们之间有谁指挥谁的问题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知道战区和军队的关系。

解放军五战区组建以来,很多业务都发生了变化。比如以前由大军区负责的省军区和战时动员,现在都交给新成立的军委国防动员部。比如陆军、海军、[/K0/]陆军的训练、后勤保障、政治工作都交给战区新成立的军区。

乍一看,战区似乎没什么问题。其实这样做最大的考虑是强化“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功能。

战区司令部作为所在战略区域的最高军事指挥机构,负责领导指挥辖区所有部队能打仗、打胜仗,始终以战备为中心,不被军训、征兵、退役安置等非紧急的次要工作分心。

这里的部队都是指陆军、海军、空陆军、省武警总队等。

有些人可能会有疑问。如果战区司令领导陆战队空武警部队,岂不是剥夺了陆战队空所属指挥部的指挥权?

其实战区司令指挥陆军、海军、[/k0/]等军兵种,各军兵种司令部司令指挥本军兵种。关键是战区下属的一些军兵种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我们知道,解放军五大战区司令部司令和陆军、海军、空陆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五大军种的司令部司令都是一个级别的。

但在五大战区的司令部里,还有陆军司令部、海军司令部和空军区司令部,都是各战区所属军种的指挥官。

比如陆军总部设在北京,总部司令是将军。但东部战区和南部战区的五大战区司令部都各自成立了陆军司令部。既然是管辖,战区内部陆军司令的级别肯定低于战区司令和陆军总部司令。

按照陆海空三大军种总部的编制,各战区下属的军种司令属于副战区级别的中将。

中部战区司令员乙晓光上将中部战区司令易将军

中部战区副司令员兼任中部战区陆军司令员范承才中将中部战区副司令员兼中部战区陆军司令员范。

比如,来自空军事系统的西部战区副司令员中将·王强兼任西部战区空军区司令员,来自海军系统的北部战区副司令员中将·胡仲明,来自陆军系统的中部战区副司令员中将·范·蔡程兼任中部战区司令员..

比如,当台海局势发生变化时,东部战区需要启动陆海空[/k0/]三军联合作战。东部战区司令如何协调辖区武装力量备战?当然,这取决于战区的各种服务命令。

此时,战区指挥官需要与陆军、海军和空三军总部的指挥官就兵力的分配和武器装备的使用等军事计划进行协调。然后根据作战计划,陆军、陆军和海军的指挥官将负责需要多少战斗机空。毕竟他们是战区陆海军的指挥官。

因此,战区的陆军/海军空指挥官需要接受战区指挥官和各自军种司令部指挥官的双重领导。

一个战区指挥官只能调动战区内各军种的指挥官,而不能对各军种总部的指挥官发号施令。

换句话说,战区司令部和战区内的勤务司令部属于上下级关系,战区内的勤务司令部属于被管理关系,战区司令部和勤务司令部属于层级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战区军事力量的指挥仅限于海军、陆军、空陆军三大军种,其他火箭军和战略支援部队不在战区设立指挥领导机关,因为直接受军委指挥,只有在必要时才会配合战区司令部。

特别是火箭军,掌管着中国的战略核力量。作为国之重器,能不能就这样把指挥权下放到战区?显然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