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王是什么梗(比利海灵顿和van摔跤视频原版)

简介:

如果有一个博物馆能一直发展下去,记录中国梗,20年后回头看,你会发现中国互联网的梗层出不穷,与时俱进。现在,有人做了这个中国梗博物馆。


这是一群年轻人用自己的方式让更多人了解梗的文化和发展的故事。



一个

故事开始于今年上海疫情爆发之前。


四季的工作是做美术制作人。此外,他还是一名在哔哩哔哩拥有36w粉丝的up业主,负责哔哩哔哩拜年活动的年度策划。



同时,他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喜欢VR聊天。空他有空的时候会玩一会儿。今年3月初,上海开始出现少数零星确诊病例。在疫情的影响下,VR chat能够提供四个轨道的模拟正常社交环境,缓解了他平日的焦虑。因为疫情在屋里待了一段时间后,四季有了成为中华梗博物馆的想法。


“在VR聊天这样的环境模式下,做虚拟展览是一件很有前途很靠谱的事情,但是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而且我发现身边的人和网友都喜欢玩梗,所以我就想着做一个烂梗博物馆。”四迹理论。


后来四季发现,这似乎是一个值得花时间去做的项目。他开始寻找合作伙伴,组建自己的团队,认真完成项目。于是,就有了现在的中华梗博物馆。这个在线虚拟博物馆收集了自2000年以来在中国互联网上传播最广的数百个梗。这将是一个公益项目,并通过VR聊天的平台免费向所有用户开放。近日,这家中国梗博物馆正式开馆。


整个博物馆分为七个展区。游客只要按照设计好的路线,就可以参观整个博物馆。而且,从馆内的横向设计和展品的陈列形式来看,即使是对虚拟博物馆心存疑虑的人,也不得不承认,这个虚拟博物馆与真实的博物馆并无二致。虽然它没有现实中博物馆会有的讲解员,但是每个展品里都有一个讲解板,有些讲解员还有声音。同时,这个博物馆让观众体验和还原了当时梗的场景。



馆内的七个展区没有具体的时间顺序,因为“光靠统计大量梗的时间,太大了,容易出错和产生争议”。通过这样做,游客也可以对各种各样的秸秆留下深刻印象。



在“梗起来”展区,你会看到一些很有时代感的梗。基本上都是中国互联网刚出现的时候的产物,比如《上网》《贾你妈喊你回家吃饭》《我和朋友都惊呆了》。



在“梗程”的展区,我们可以看到一些随着网络鬼片的发展而出现的梗,其中有一些在网络上仍然可以看到,比如“金蟹”、“香蕉王”、“比利王”。



这里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设计:参观完这个展区的梗,我们会穿过一条黑暗的小路,来到一个舞台。在舞台前面,站着伯哥。在这里,我们再次聆听了伯哥演唱的歌曲和老师演唱的《滚出去》。



然后来到“庚星”展区。这是以哔哩哔哩为代表的视频软件发展后,陆续出现的梗。在这里可以看到很多沿用至今的梗,比如“没见过这么厚颜无耻的人”(诸葛亮骂王司徒)、“地铁老人手机”、“杰哥不要了”、“意大利枪”。不可否认,梗在这个展区的影响力远大于其他梗。



Trace也知道这个博物馆的受众是一些重度二次元用户,所以在馆内设置了“二次元”展区。动画里有很多著名的场景和台词。你可以在这里模仿降头术,喊出那句“不要停”的名句;或者对御坂美琴说“你指尖的闪电是我今生不变的信仰”;或者来秀智书院的学生会主席室,和华乾·藤原再跳一次秘书舞。此外,他们还设立了一个专门的展厅,里面有一个按同等比例制作的高达。



接下来的展区是“游戏”展区。展区入口被巧妙地设计成了《超级马里奥》中下水道的入口。游客需要从这里跳下去,就会看到第一代马里奥的游戏场景,仿佛置身于一个游戏中,充满惊喜。



在游戏展区,还可以看到一些游戏中的著名武器,比如物理中的细剑,开心火。在我的世界里还有一个村庄的小模型,旁边有一个等比例缩小的地狱之门。进入地狱之门后,我们会缩在附近的村庄模型中进行身临其境的参观。



从游戏展区出来后,下一个展区是“梗情结”展区。这个展区收集的梗,更多的展现了互联网信息爆炸的时代。新秆的速度和数量越来越多,传播范围更广,是秆文化最繁荣的时期。这里的词干很多来自于短视频、新闻节目或者影视节目,比如“华强买瓜”、“鸡汤来了”、“三点后上茶”。



在博物馆的最后一个展区,叫做“家”。正如其简介所说,“没有大家,就没有小家庭,就没有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生活。”有经典的春晚作品,在互联网还没发达的时候就能在电视上看到,比如赵本山的《卖绑架》。也因为疫情,经过新闻报道,获得了全网的“大白”。这个展区收集的梗更贴近我们的日常生活,更能引起共鸣。



中国梗博物馆的规模足够大,整个博物馆转一圈至少要一个小时。它的精致程度也值得大家花一个小时去参观,或许还能勾起对过去的回忆。


思吉和他的团队只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就做出了这么大规模的虚拟博物馆。


在设计中华梗博物馆的时候,四迹的思路非常清晰:突出虚拟展示相对于现实的便利性和优势。


“通过结合虚拟现实设备的特点进行特殊设计,比如放大字体,在通道数量有限的前提下,尽可能小的展厅也不会显得太冷清,制作更多的曲面结构便于优化记忆,关闭隐形展厅,增加帧数,突出展览中难以实现的设计,比如巨型模型、山川河流等。,都是对虚拟展示的实现方法和优势的探索四迹理论。



但实际制作开始后,四季和他的团队遇到了很多困难。


对于VR聊天这种可以让你自由漫游的平台空,还是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其实设计就是把视觉风格建立在现实博物馆的基础上,写实的方式和思路可以避免让人觉得太假。但是,要设计和实现一个看起来像真的博物馆,又比真的博物馆强的感觉,还是很难的。


除了如何“突出虚拟展览相比现实的便利性和优势”,司吉和他的团队遇到的第一个挑战就是梗的选择。


“这是一个容易产生舆论风险的项目,在当前的互联网环境下,通过对不同领域的大量信息进行筛选和标注,很难让所有人都满意。而且我也不确定哪些梗背后有不合适的故事。注释会触及哪些问题?太多的信息需要仔细筛选和核实。”



另外,我的工作是美术制作四标,对编程、建模、更大的unity项目管理、三维展厅设计等等几乎都不熟悉。


“就像走了一条几乎没有前人走过的路。摸着石头过河,几乎都是坑。”


在博物馆的优化上,四迹也吃了不少苦头。


“毕竟这还是一个需要观众实时渲染并在其中流畅运行的游戏引擎。考虑到优化,尽可能控制模型的面数,以及用较少的计算能力尽可能使用烘焙光照的实时光照,以及自动加载新场地、关闭看不见的场地释放内存等等。这些都需要编程学生的配合才能完成。”


最大的困难是今年3月上海的疫情。司吉和他的团队不得不在家办公,团队沟通的难度也在上升。


但他也很开明,因为“我想借疫情期间的机会做点什么。”



还好结果不错。


“当初发行的试玩版在网上有了一定的知名度,让更多的粉丝愿意加入进来。另外,我有点胆小,所以我提前完成了这个项目。”四迹理论。


6月18日,中华梗博物馆正式开馆。这也引起了很多关注。比如哔哩哔哩UP主持人逍遥三参观了这个博物馆,发布了一个视频,让更多人知道这个虚拟博物馆的存在,让更多人打卡进去。



对于这些认可,四季还是觉得有些遗憾。


因为他的团队是临时组建的,除了专业领域的朋友帮忙,他很满意,其他的都差得远。如果团队能更专业一些,成品可能会比现在更好。


“但这估计是用爱发电的极限了。”四迹理论。


在博物馆的一面墙上,有一段用四个轨道写的文字。



正如四季所说,他希望通过这个中国梗博物馆“用不同的观点重新思考更合理、更有意义的超宇宙产品发展方向”。毕竟目前还是没有明确的超宇宙概念。目前市面上很多产品都是打着Metauniverse的名号,但实际体验可能和消费者的印象大相径庭。


所以,中华梗博物馆的出现,更接近大多数人心中认为的元宇宙概念。他们在脱离现实的VR中提供了一个让人感受快乐的地方。


除了希望人们重新思考“什么是超宇宙”,四季也希望所有能来这里的人都能感受到他们对这个博物馆的全部热爱。


“这个博物馆不仅收藏分享梗,还把我的感恩之心奉献给了丰富多彩的互联网文化生活,分享了很多我热爱的东西,希望把这种感觉传递给大家。”


他也希望观众和朋友一起来看,收获快乐和友谊,提高对虚拟展览的了解。“展览的内容展示方式可以给观看展览的人足够的时间相互交流。不像一起看电影,一成不变的内容会让一起看的朋友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太多互相交流的机会。这是未来建立一个以内容为核心,更具粘性的社区的重要途径之一。但现在还为时过早。这更像是一个公益广告,希望能照亮哪怕一点点行业的方向。”



我曾经问过四轨会不会在合适的时候考虑“封闭装修”,比如增加藏品或者重新设计展区。思姬回答说还没决定。让我们一步一步来。


今天,如何以现在的方式看待这些梗,如何合理利用,都是需要思考的问题。事实上,它早已融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国梗博物馆以丰富的细节和有趣的互动告诉观众,什么是梗,我们用过什么梗,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它们。


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梗就像“熟悉的陌生人”。我们可能一直在使用它们,但我们可能不知道这些梗的含义,也不知道我们迄今为止使用了哪些梗。


在中华梗博物馆,我们深入了解不同的梗,并借助VR的方式与它们互动,从中不仅可以收获快乐,还可以找到中国互联网不断发展的痕迹。Stem不再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它试图把所有人共同的互联网记忆和共同的情感串起来。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会有很多人来这里修缮这座博物馆;或者在这里做导游,带领初来乍到的游客领略梗文化的魅力,让更多人深入了解每一个梗背后的故事,亲身体验。或者,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梗博物馆向公众开放。

和一群人一起建博物馆听起来很酷。

四首曲目开了个好头,就等有志之士续写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