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网》蔡俊
近期,国内胰岛素厂商陆续披露2022年上半年的业绩预告。
胰岛素市场的三大国产厂商,有甘李药业、通化东宝、联邦制药。其中,前两家均主营胰岛素产品。但2021年集采后,相关企业的业绩出现明显下滑。因此,今年中报成绩单被视为行业是否走出阵痛的拐点。
从业绩预告看,甘李药业和通化东宝的相关业绩均出现同比上涨,但行业是否迎来真正的拐点有待下半年的验证。产品角度看,三代胰岛素的国产厂商竞争,国产与进口之争,也渐入白热化。
是否走出阵痛期
甘李药业发布预告,市场在解读胰岛素企业是否已走出集采阵痛。
根据业绩预告,今年上半年,甘李药业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亿元到1.6亿元,实现扭亏为盈。该公司表示,报告期内国内胰岛素的销量同比实现翻倍增长,特别是非长秀霖系列产品,且国际销售订单增加、销售费用下降等。
时间拉回到2021年11月,全国胰岛素集采开标,包括通化东宝、甘李药业、联邦制药等企业中标。按技术迭代分类,胰岛素分为一代、二代、三代,通化东宝和甘李药业各自是二代和三代的国产龙头。
根据中标结果,甘李药业的中标产品覆盖长秀霖、速秀霖、锐秀霖、普秀霖等,价格降幅从52%到66%不等。其中,核心产品长秀霖降幅达66%。2022年5月,集采结果在全国正式实施。
但集采实施后,甘李药业的业绩明显下滑。2022年,该公司营业收入17.12亿元,同比下降52.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4亿元,同比下降130.25%。
无独有偶,通化东宝和联邦制药也发生类似情况。2022年,通化东宝营业收入27.78亿元,同比下降14.98%,集采中标7个产品;同期联邦制药的胰岛素产品收入11.76亿元,同比下降18.06%,集采中标6个产品,即与糖尿病用药相关的业绩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滑。
至此,胰岛素企业进入阵痛期。
今年一季度,甘李药业的营业收入、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5.58亿元、0.49亿元,各自同比下降19.13%、56.55%。同期,国内销售收入5.15亿元,同比下降23.47%。
但对照业绩预告,甘李药业可能在今年二季度实现销售额的反转。通化东宝方面,今年一季度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5.03%;半年度预告中,该公司的扣非净利润为4.84亿元,同比上涨9.68%。胰岛素企业是否走出阵痛,有待下半年的业绩验证。
三代胰岛素的AB面
国产三代胰岛素,集采后不同品种呈现出不一样的趋势。
按工艺和来源分类,三代胰岛素有甘精、赖脯、精蛋白、门冬等品种。其中,甘精是市场规模最大的种类。
根据IQVIA咨询的统计,2020年甘精胰岛素的市场规模超75亿元。其中,法国药企赛诺菲的市占率48%,销售额约36亿元;甘李药业的市占率44.8%,销售额约34亿元;通化东宝与联邦制药的销售额分别为1.31亿元、4.02亿元。
2021年集采,甘李药业中标甘精产品的价格为48.71元/支,降幅达66%。同类产品中,赛诺菲、通化东宝、联邦制药的中标价分别为58元/支、77.98元/支、66.97元/支。
甘李药业的甘精胰岛素,商品名为长秀霖。2022年,该公司的长秀霖收入同比下降14.16亿元。与之相比,另两家国产厂商借助集采,实现同类品种的业绩提升。
2022年,联邦制药的甘精品种销售额4.22亿元,较2020年的4.02亿元有小幅上涨。同期,通化东宝披露同类品种的市占率为5.9%,2020年数据为1.75%。
这边是甘精胰岛素品种的激烈厮杀,另一边,各家国产厂商的非甘精胰岛素品种实现共赢。
今年一季度,甘李药业披露非长秀霖,即非甘精品种的销量影响已超过价格影响,合计收入同比上涨155.33%。换言之,该公司非甘精品种的销售额大幅提升。
2021年中标集采时,甘李药业非甘精中标价格在17.89元/支到28.88元/支,覆盖赖脯、精蛋白、门冬等。其中,门冬是除甘精外,三代胰岛素的第二大种类。
实际上,最早在国内上市该类产品的厂商为丹麦药业诺和诺德,2020年其门冬胰岛素在中国的销售额超20亿元,并以超40元/支中标2021年集采。
同期的集采中,甘李药业两款门冬胰岛素的中标价为19.98元/支、24.56元/支,通化东宝和联邦制药等同类产品的中标价分别为为42.33元/支、41.27元/支。
2022年,联邦制药的门冬胰岛素产品实现收入0.92亿元,同比上涨666.67%。通化东宝未披露销售额,但表示正推进同类产品的入院工作,截至2023年3月底,进入二级及以上医院超2300家。
推动国产第三代胰岛素的放量,一方面是集采带来的国产替代,另一方面是销售策略的优化。
今年一季度,甘李药业的销售费用为2.25亿元,同比下降21.88%,并表示将更加倾向于向基层市场下沉,且该费用降低让公司实现扭亏为盈。同期,通化东宝的销售费用1.76亿元,同比下降15.8%。
下个爆款药物是哪个
在新的竞争环境下,无论胰岛素市场如何,各家企业都在寻找下个增长曲线的药物。
甘李药业把目光放在了肿瘤领域,该公司布局CDK4/6、GLR2007等肿瘤药靶点,均处于国内临床一期阶段。2022年,该公司研发费用5.62亿元,同比上涨18.52%。
从代谢药到抗肿瘤药,甘李药业面临的竞争不容小觑。以CDK4/6靶点为例,目前国内上市产品的厂商有辉瑞、礼来、诺华、恒瑞医药。
其中,辉瑞的同类产品在全球销售超50亿美元,但目前大批国产厂商在盯紧该市场。正大天晴、四环制药、贝达药业等同类药品已处于临床三期。
与之相比,通化东宝还是将发力点聚焦在降糖领域。2022年报中,该公司在研药物有3款糖尿病治疗新药、2款痛风/高尿酸血症治疗新药。同期,该公司研发费用1.47亿元,同比下降12.07%,下降原因为“研发项目陆续达到资本化条件而列入开发支出所致”。
其中,通化东宝研发的利拉鲁肽注射液已提交上市申请。该公司在年报中预计,该药或于今年底获批上市。
同类产品中,之前国内仅有诺和诺德的原研药在销售。2021年,该厂商的利拉鲁肽中国区销售额约14.32亿元。今年7月,华东医药公告称,其同类产品获批上市,适用于需要长期体重管理的成人患者。
而联邦制药瞄准了利拉鲁肽的升级版司美格鲁肽。今年4月,该公司公告已收到相关药物的临床试验批准书,适应症为体重管理。2022年,该公司研发费用5.94亿元,同比上涨27.6%。
司美格鲁肽与利拉鲁肽同属GLP-1受体激动剂,但前者的给药周期更方便,因此更受欢迎。2022年,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中国区销售额20.85亿元。(思维财经出品)■
医药大健康
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cdyrs.com/n/37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