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在户籍制度的坚冰下,我们的教育资源和户口绑定,但不能时间久了,就觉得这种局面理所当然。
撰稿丨熊志
“生在河南,考去陕西”,“你决定不了你的出生地,但是可以改变你的考试地”……继高考移民之后,“回流生”的概念这两天火了,网上吵得沸沸扬扬。
以西安为例,所谓”回流生”,是指户籍在西安,学籍在外地,但又在西安参加考试的考生。有传言称,2023年10万西安中考生中,有多达4万的回流生,这部分考生多来自河南。
面对外来的中考移民,跟自己的孩子抢机会,西安的家长们马上就不干了。西安方面也是赶紧回应,表示网传情况夸大了,回流生没那么多,实际只有3608名,占全市报名人数的3.5%。
即便如此,依然无法平息质疑。在网上,回流生被当成投机取巧,成为众矢之的。还有论者呼吁,要斩断回流生的路径。但事实真相,也许未必那么简单。
为什么西安本地的家长还不买账?
说白了,哪怕实际数字不是4万,而是3608名,对家长们来说,也意味着多了一堆竞争者。在他们看来,重要的是规则被破坏了,就算占比很少,也容易造成不公平感。
更重要的是,这些回流生,最终是奔着高考去的。他们的父母,趁着当地的低落户门槛,拿到了户口,然后给孩子报名中考,获得学籍,三年中学读下来,顺利拿到在本地高考的资格。
因为,按照当地发布的《外省来陕进城务工人员及其他非陕西户籍在陕就业人员随迁子女在陕参加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实施细则》,凡是想要在陕西参加高考的学生,除了身体状况要符合相关要求外,还需要在陕西学籍满3年。
本质上,这和高考移民运作一样,都是寻找升学的竞争洼地,只是把操作时间提前了,变成了中考移民。
图/图虫创意
而从报道来看,很多西安本地家长不满,还有另一层因素——回流生的运作,已经形成了赤裸裸的产业链。
一些机构,打着“升学规划”的旗号,帮助家长运作;还有外地学校,也把回流生当成“教学管理创新”的样本,将回流生参加西安中考取得的好成绩,当成宣传的筹码。
这一现象在陕西西安比较突出,有两个大的前提。一是,西安前些年大力抢人,落户门槛比较宽松;二是,西安乃至陕西,和回流生来源较多的河南,在教育资源的分布上,存在明显落差。
后者催生了考试移民的需求,前者则创造了运作的条件。这一切当然不是巧合。
回流生的存在,根本在于教育资源的地域分布不均衡。
报道提到,很多参加西安中考的回流生,都是从河南流出来的。而作为“山河四省”之一的河南,是出了名的升学难度“地狱级”的地区,中考如此,高考更不用说,全省没有985高校,一亿人只有一所211郑州大学。
对比陕西,可谓天壤之地。陕西尤其是西安,是出了名的高教重地,2所985,7所211高校。
如果回流生的目标,是冲着三年后的高考去的,那我们就站在高考这个维度评价。
回流生引发的巨大争议,主流舆论基本是对该操作嗤之以鼻,认为破坏公平。但高等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大前提下,哪有什么绝对的公平呢?
在我看来,一味指责回流生的思维,也是一种对既得利益的偏袒。这种思维的背后,是理解西安考生的担忧,却没能和那些河南等地的考生共情,还是一种地方保护主义的思维。
我们知道,中国的高等教育资源,现在的分布格局,不是什么市场化培育的结果,而是脱胎于新中国建国后的高校拆分重组,为了和计划经济体制适配,名校资源也基本分布在大区行政中心。
西安的广大家长们,为什么不干了?说白了,是觉得中学、大学资源是本地化的,是一种省属私产,所以才会排斥外地来的新市民抢机会。
▲西安交通大学兴庆校区(图/图虫创意)
这种观点不能说完全错误。大部分高校目前的经费来源,确实也是地方财政的拨款,是地方的纳税人自己养着。所以为了回馈地方,在招生指标分配上,高校会优先向本地考生倾斜。
但就像前面提到的,将名校布局在此,本身就是行政大手一挥的结果。以西安目前的两所985高校为例,西安交通大学,是从上海的交通大学部分西迁过来的;西北工业大学,合并前的一部分,也是从华东航空学院西迁过去的。
另外,包括西安交通大学在内,西安有几所名校都是教育部直属,西北工业大学则是工信部直属,它们都享受中央财政拨款,当然不能简单理解为一省的私产,它更接近全民资源。
如果要谈公平,这些高校也应该面向外地考生公平,但事实上,它们对本地考生依然有招生指标的倾斜。作为教育资源不均衡的受益者,本地人不能享受了红利,而忽视背后的不公。
现在,回流生被各种指责,被认为是抢了本地考生的升学机会,是一种不正当操作,在此基础上大谈公平,呼吁禁止,何尝不是一种选择性的失明呢?
这些回流生的操作,有没有程序问题?如果存在空挂学籍、双重学籍,或者造假违规落户等行为,那当然不合规;如果没有,那就无可厚非。
他们的父母,是合法取得的西安户口;拿到户口之后,也是正规渠道报名参加考试。参加完中考后,想报名高考,还得按照当地规定读三年高中,获得三年完整学籍。
不少人将矛头对准背后的机构,似乎这些机构经营的,是灰色不法的生意,其实也是一种过度苛责。
既然回流中考每一环,都符合现行政策规定,那它就是合法生意,甚至连钻空子都谈不上,跟政策明令禁止的高考移民,有本质的区别。
看到有网友呼吁,为了防止回流生跟本地生抢机会,应该在降低落户门槛的同时,提高参加高考的学籍年限,而不是读三年高中就可以高考了。借此,将那些为了运作回流生而落户的外地家长筛选出来,抵挡在大门外。
这同样是一种有失合理的论调。
这样操作等于提升了落户门槛,和现在的方向背道而驰。再者,落户门槛降低,本意是为了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公共服务均等化,说得残酷一些,就是让外人进来分蛋糕。
一位家长,为了让孩子以后享受更高的教育资源,而将户口迁到当地去,这有什么不公平正义的呢?落户还得审问动机吗?西安抢人政策吸引那么多外地人落户,教育资源丰富,不正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吗?
图/图虫创意
回流生所引发的争议,是多重矛盾叠加的结果。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洼地民众,希望往高处走;高处的家长,长期享受红利之后,又觉得资源应该是自己专属的,不容外人染指。
一直以来,在户籍制度的坚冰下,我们的教育资源和户口绑定,但不能时间久了,就觉得这种局面理所当然。
如果高等教育资源,是由本地财政建设的,那排外无可厚非。如果不是,或者不全是,那么对“外来户”分享本地资源的想法、操作,就不能简单贬斥为破坏公平,不求同意,至少多一份谅解。
老实说,短期内,这种矛盾基本上是无解的,因为背后的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根本无法在短期内抹平。长期来看,只能寄望于高等教育资源对薄弱地区的持续投入。
其实换个角度想,为什么要推进户籍改革?不就是因为,在短期内打破教育等资源分布不均衡的局面固化已久,而降低落户门槛,让民众自由流动,可以在短时间内最大限度减少资源不均造成的不公平吗?
一个河南考生,因为落户限制的整体放松,可以更容易地去高教资源更丰富的地方,去参加中考和高考,去享受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在我看来,这不是什么坏事,更谈不上什么掠夺。
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cdyrs.com/n/38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