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以来至今,已有包括招银理财、光大理财、兴银理财、中银理财等10家银行理财公司宣布降低部分理财产品费率,涉及多款理财产品,还有部分理财公司声称要推出“0费率”产品。银行理财产品大幅调降费率的原因是什么?这波降费对银行理财市场有何影响?
理财公司密集降费
理财产品收费主要包括交易环节、管理环节这两大环节的收费。具体来看,交易环节主要包括认购费、申购费、赎回费等费用,管理环节主要包括销售服务费、投资管理费、超额业绩报酬费、托管费等。
“相较而言,管理环节费用更高,涉及的主体也更为多元,既包括管理人收取的固定管理费和浮动管理费(也被称为超额业绩报酬费),也包括向托管机构等第三方机构支付的服务费用。总的来看,目前,各家机构下调费率的方式不同、力度也有差异。一些机构重在下调理财产品销售服务费、投资管理费等管理环节费用,一些机构则重在下调交易环节费用。”中国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李佩珈说。
光大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表示,此轮调整涉及固定管理费、销售服务费、超额业绩报酬等,部分产品同时包含不止一种费率的调降。费率调降涵盖权益类、现金管理类等产品类型,费率优惠多为阶段性安排。
当前,理财产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比如,中银理财于7月7日至10月7日对“中银理财—稳富(季增益)004”产品B份额费率进行优惠,将销售服务费率由年化0.30%下调至年化0.10%;光大理财则对部分产品阶段性免予收取赎回费。据统计,多家理财公司调整后多款产品管理费率降至0。
除了各类银行系理财子公司外,还有公募基金、证券、保险等各类机构参与其中,境外理财子公司也加快在境内布局。业内专家表示,降低理财产品费率有利于增强理财公司产品的相对吸引力,帮助理财公司扩大理财规模及市场份额。
近期,理财公司为何密集降费?李佩珈表示,今年6月份,在新一轮降息潮背景下,3年期银行定期存款利率逐步迈入“2时代”,低利率环境下居民资产配置行为正处于新的转折关口,下调理财产品费率有利于增强理财产品吸引力,吸引更多客户购买。加上今年以来,随着债券市场的逐步回暖,银行理财产品破净现象相较上年大为改善,为吸引居民再次购买理财产品提供了很好的时间窗口。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末,银行理财产品的破净率降至3%左右,已达到去年“赎回潮”前的水平。
星图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洪言表示,理财公司密集降费,是短期促销的运营手段,同时也是响应监管层关于资管产品降费、让利投资者的政策导向。“不仅银行理财公司在降费,公募基金公司也在密集降费。随着理财产品净值化和实际收益率的趋势性下降,理财降费是大势所趋。”薛洪言说。
资管行业发展稳健
自《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资管新规”)正式实施以来,打破刚兑成为财富管理市场的一道分水岭,这也推动着银行加快资产管理业务净值化转型。目前,银行理财已成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银行理财进入净值化新时代后,理财市场特点更加突出。
资管新规背景下,资管行业呈现稳健发展态势,行业规模从无到有,由降转升,实现了跨越式增长。Wind数据显示,2017年末,资管行业规模已达到109.4万亿元,是2011年的近10倍,银行理财更是成为资管行业的主力军,占资管行业比重长期维持在约40%的水平。2018年资管新规发布以来,资管行业增速有所放缓。截至2022年年末,资管行业总规模约为115.6万亿元,年均增速约为4.6%。
资管行业主要包括银行理财、信托、公募基金等九大子类。目前,理财产品、公募基金平稳有增,信托资产、基金专户、证券公司的理财规模稳中趋降。有专家表示,理财公司作为银行理财市场新生力量和发行主体,当前已经成为理财市场的重要管理机构,市场份额占比超过80%,理财市场头部效应明显,市场竞争也越发激烈。
王一峰表示,存款与理财存在“跷跷板”效应,一方面,在前期赎回压力冲击下,由理财阶段性回表避险的部分资金,有望适度回流理财;另一方面,当前我国居民储蓄率较高,存款存在外溢可替代投资品的可能。随着银行更加注重从财富管理视角夯实理财业务基本盘,强调顺应资本市场环境与客户真实风险偏好,做好大类资产配置,理财产品供给将更加丰富。
目前,理财市场已形成多元化竞争格局。李佩珈表示,从业务特色来看,商业银行及其集团子公司具有传统渠道优势、庞大客户群体和丰富金融资源,中低风险的理财产品是银行主要推广的财富管理业务。
满足多元投资需求
尽管今年以来理财规模有所回升,但理财公司仍然面临较大的规模压力。作为吸引投资者、抢占市场份额的方式之一,降低产品费率有利于降低投资者的投资成本,重塑投资者信心。
普益标准研究员赵伟表示,从中短期来看,价格战或许可以吸引投资者,但对银行理财机构的高质量发展而言,打价格战并非长久之计。一方面,一味打价格战可能会导致公司的利润空间被压缩至正常水平以下,进而影响公司的长期发展;另一方面,价格并非客户选择理财产品的唯一考虑因素。
其实,在许多情况下产品质量、服务水平以及公司声誉等都是客户考虑的重要因素。相比其他金融机构来说,银行理财具有资金、渠道、客户、信息等独特优势,且账户体系更完整、风控体系更成熟,银行理财应充分利用上述专业、资源和信息优势,积极塑造特色化、差异化竞争优势,不断增强理财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金融科技赋能财富管理,理财公司应以盈利概率提升为核心目标,注重服务和AI应用。理财魔方创始人兼CEO袁雨来建议,理财公司应加强金融科技的应用,利用数字化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提供方便快捷的在线服务。例如,由AI进行数智化客户运营,动态识别客户的真实风险承受能力和面对风险波动时的情绪变化,并提供千人千面的个性化财富管理服务,提升投资者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可行性和可控性,帮助更多投资者安全、透明、稳健地获取长期收益。
从中长期来看,在“房住不炒”的基调下,居民家庭资产逐步由房地产向金融资产迁移将是大势所趋,银行理财稳健的投资风格、不断丰富的产品体系,有望较好地承接居民资产配置转换需求。
赵伟建议,理财公司要抓住各类产品的发展机遇,完善丰富产品货架,积极布局固收+、FOF、养老理财ESG等主题类产品市场,在满足投资者日益多样化需求的同时,让理财产品有效嵌入长期资金的配置中。同时,加强投资和风险管理,助力投资者实现保值增值目标。
投研能力是理财公司打造综合竞争实力的重中之重,也是财富管理行业努力的方向。“相较公募基金等资管机构,理财公司可配置资产种类更为丰富,涵盖非标债权、未上市公司股权的多元资产类别,要持续提升多资产、多策略的大类资产配置能力,并借助更有效的投研一体化机制,提升研究的综合价值贡献。”王一峰说。 (经济日报记者 王宝会)
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cdyrs.com/n/38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