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思考】依据青年特点和需求提供高效就业服务
●观点
进一步做好青年就业服务,需要处理好就业信息的供求不对称问题,解决好青年人就业观念的转变问题,并适应当代青年特点和实际需求提供更加有效的服务。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青年就业状况不仅影响其个人的生活和发展,还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青年群体的就业问题,强化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的就业支持政策。受经济社会发展、人口结构变化、就业观念改变等多种因素影响,我国青年就业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需要进一步强化就业服务,促进青年群体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当前青年就业面临的挑战
当前,我国青年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但受多种因素影响,也面临一些挑战。一是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经济发展不确定性较多,疫情以来不少企业招聘策略更加谨慎保守,导致就业总体需求有所下降。二是青年劳动力规模较大,今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1158万人,加上留学归国人员、中职和技校毕业生、“两后生”等,青年劳动力大规模进入市场,造成就业总量压力较大。三是教育水平的提升增强了青年就业能力,但同时也延迟了青年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时间,提升了青年的就业预期,很多青年如果找不到自己心仪的工作就选择暂不工作,要么通过提升学历的方式来增强竞争力,要么准备“考公”“考编”,或继续寻找满意的工作,找工作时间延长。四是就业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学校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接轨不够紧密,特别是在当前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的背景下,一些青年人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难以满足市场需要。反映在劳动力市场中,突出表现是今年以来16岁~24岁城镇青年失业率出现“攀高”态势,引发社会各方广泛关注。
青年就业服务需重点关注的问题
尽管当前就业需求在下降,但我国经济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仍可为青年创造大量就业机会,长期需要促进青年人才培养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当前,为帮助各类青年尽快就业,需要通过更加有力的服务,解决好结构性和摩擦性失业问题,其中需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有效信息获取不畅。青年在就业信息获得方面存在两种困境:要么受困于信息茧房,在求职时只关注自己主观希望看到的信息,不愿多方尝试和找出路,导致长时间找不到心仪和适配的岗位;要么淹没在信息海洋,目前各类招聘信息铺天盖地、鱼龙混乱,其中有不少虚假信息,青年人在大量信息中难以精准把握。
二是就业观念引导不足。一些青年人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没有找到满意的工作,或是不着急找工作;也有人认为择业重要性大于就业,第一份职业选择往往对今后职业生涯有重大影响;还有人由于接收到一些职场负面信息,对于进入职场心存畏惧。由于缺乏对就业观念的有效引导,青年人缓就业、慢就业甚至不就业现象日益增多。
三是就业服务“温感”不高。当前青年就业服务面临专业人员队伍不足、总体服务能力有限等情况,且不少就业服务人员提供就业指导多是在理论层面,对职场实践了解不够导致提供的指导“不接地气”,实际效果不佳。另外,部门间、机构间缺乏服务资源整合,就业服务力量尚未形成合力。一些地方通过推广数字化就业服务提升了服务效率和精细化水平,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就业服务的“温度”在下降,服务人员与青年人面对面机会减少,服务多是一些简单的跟踪回访和就业信息推送,出现“信息越来越近、服务越来越远”的现象。
强化青年就业服务的建议
进一步做好青年就业服务,需要处理好就业信息的供求不对称问题,解决好青年人就业观念的转变问题,并适应当代青年特点和实际需求提供更加有效的服务。
第一,在就业信息服务方面,汇总收集并分类整理适合青年群体的就业岗位信息,依托人力资源市场、就业网站、微信平台、APP等多种渠道,向有需要的青年人及时发布、精准推送,便于他们及时获取和掌握。开展就业信息服务市场整治行动,剔除虚假就业信息。针对有特殊困难的青年群体提供定制化信息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尽早实现就业。
第二,做好就业观念引导。加强对青年群体的职业指导与规划,帮助他们认识职场、了解职场。将职业指导时间前置,引导学生进校即开始认知职业世界,设立科学合理的职业目标,明确自身兴趣爱好,培养就业核心能力。构建青年职业软技能框架,辅以相关培训课程,在培养专业能力基础上,加强对职场所需自我认知、人际沟通、团队协作等核心能力的培养。对一些关于青年就业社会舆论关注度比较高的话题,及时做好解读和引导,帮助青年树立正确就业观念。通过教育培训、宣传引导、交流活动等多种方式,帮助他们主动适应时代变化,适应现代企业需求,调整就业思路,鼓励“先就业、再择业”,避免长期脱离劳动力市场。
第三,提升就业服务水平。加强政府部门、企业、学校、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强化就业服务能力供给,针对青年开展求职讲座、职场体验、就职咨询及职业介绍等形式多样的服务。加强专项服务制度建设,在有序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民营企业招聘周、启航计划等专项活动基础上,针对不同青年群体的就业需求和突出问题,提供更加精准的就业指导。探索让青年服务青年模式,组建青年职业指导师队伍,通过易于接受的方式为青年人介绍政策、传授经验。加大对失业青年的就业援助,开展实践引导、分类指导和跟踪帮扶,促进其尽早实现就业创业。
(作者为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就业创业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
(工人日报)
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cdyrs.com/n/39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