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小鹏汽车港股跳空高开,收涨近34%,创出自去年8月以来近1年的新高。同样的,小鹏汽车美股也是高开高走,冲高回落收涨26.69%,同样创出近1年新高。
小鹏汽车的股票在两地市场双双大涨,自然是与前一晚大众集团7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50亿元)入股小鹏汽车成第三大股东的消息有关。
表面上看来,对小鹏汽车来说,这的确是天大的好消息。不过,顶级投行却有完全不同的看法,甚至将5月的“中性”评级下调,维持7月初给出的“沽出”评级。
难道是建议“逢利好出货”的意思?
股价反应过度 维持沽出评级
7月27日凌晨,仅仅大众宣布入股小鹏后几小时,顶级投行交银国际发布了题为《大众和小鹏合作,利好智能化相关供应链;但股价或过度反应》的研报。从时间来看,正是小鹏汽车美股盘中最高涨逾40%,之后出现回落的时候。
图片
交银国际研报
交银国际分析师陈庆表示,大众急需中国车企新能源汽车技术扭转(在)中国市场的劣势,预计小鹏或向大众输出车机和智能辅助驾驶系统。
图片
维持沽出评级
陈庆认为,因为双方计划共同开发的两款B级纯电汽车将于2026年投产,未来小鹏的盈利方式或为技术授权费,所以大众入股对小鹏的短期利润影响有限,而供应链才是此次合作的最大受益者。
最后该研报表示,当前小鹏的销量增长仍面临激烈的竞争以及来自同行的压力,但G6的“积极定价”也令未来几个季度的利润率改善带来挑战。
最终,该研报作出结论:股价或过度反应,维持小鹏的沽出评级及目标价39.3港元/10.5美元。
要知道,这份研报发出之时,小鹏汽车的美股价格已经涨到了19美元/股以上,今天小鹏汽车的港股价格更是收涨81港元/股,目标价大约只有现价的一半。
为何交银国际会无视小鹏汽车股价的猛烈上涨,仍然要给出卖出的评级呢?
5月时评级还是中性
Wind数据显示,早在5月25日,交银国际就发布了一份关于小鹏汽车的研报,题为《销量和毛利前景将持续受压,维持中性》。
图片
5月时评级为中性
同样也是这位陈庆分析师在研报中表示,小鹏汽车2023年1季度盈利低于预期,2季度表示疲软,毛利率2季度将持续受压,3季度G6和P7i上量后可能改善。
最后,他的结论是:预计小鹏的销量会在3/4季度有所改善,但由于同行同时也发布不少新车型,对小鹏G6和P7i的新增订单有一定影响,也影响销量恢复步伐。我们维持年初展望的看法,大型整车厂具有供应链优势和定价权的自主品牌跑出,大多新势力品牌面临销量和利润压力。我们维持小鹏中性评级,目标价33.6港元/8.70美元。
而在5月25日,小鹏汽车港股收报31.35港元/股,美股8.01美元/股,实际上从目标价来看,该研报还是看好小鹏汽车表现的。
那么是什么时候观点出现转折的呢?
7月初下调至沽出
大致在给出中性评级1个多月后,7月7日,交银国际又发布了一份关于小鹏汽车的研报,题为《市场对G6预期过高,下调至沽出评级》。
图片
7月7日下调至沽出
同样是这位陈庆分析师在现场调研之后表示,G6或许达不到公司及市场预期的1万月均销量水平,可能只有5000-6000辆,同时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特斯拉3季度潜在降价的不利因素。
研报得出结论:G6的销售可能不及预期,增加了小鹏扭转销售增长疲软和毛利率压力的挑战,2023年小鹏亏损预测扩大至103亿。此外,我们认为小鹏目前的估值较高(当前股价对应2.8倍2023年市销率),高于行业平均,难以持续。下调小鹏港股及美股至沽出评级,目标价39.3港元/10.5美元。
这也就是最新的7月27日研报中,“维持”沽出评级的来源。
而在7月7日,小鹏汽车港股收报54.3港元/股,美股14.16美元/股,目标价大约只有当时现价的7成。
建议买入比亚迪、长城、理想
当然了,我们并不太清楚交银国际无视股价大涨、持续看空小鹏汽车是否有其他原因,但是可以注意到,交银国际对于国内另外的造车新势力却是青睐有加。
图片
同期维持比亚迪买入评级
就在7月初将小鹏汽车评级下调至沽出后不久,7月17日,同样是交银国际分析师陈庆,针对比亚迪发布题为《规模效应和供应链优势令2季度盈利超预期,维持买入》的研报。
图片
同期维持长城汽车买入评级
同日,陈庆还针对长城汽车发布题为《2季度盈利恢复好于预期,新能源渗透率及出口持续改善,维持买入》的研报。
图片
同期维持理想汽车买入评级
而在之前,5月11日,陈庆又针对理想汽车发布题为《1季度盈利超预期,下半年月交付或上升至3万辆,维持买入》的研报。
对同行其他企业几乎一致看好,偏偏看空小鹏。这……就有点尴尬了……
图片
交银国际官网自我介绍
交银国际官网显示,公司是交通银行在中国香港仅有的证券及与证券相关的金融服务综合平台,成立于1998年,是中国香港最早具有中资背景的持牌证券公司之一,于2017年在联交所主板上市。
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cdyrs.com/n/41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