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日战争,这件事的历史背景如何,为何清政府失败了?

甲午中日战争,此战不仅仅决定了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的成败,还决定了两国未来几十年的命运。这场战争,清朝到底是如何输的?有人说是综合国力差距太大,有人说是清朝过于腐败,而另有人说是清军战术出现了问题。这件事的历史背景是怎么样的呢?

在1861年,清朝开始了洋务运动,逐渐开始了工业化之路。日本也从1868年开始了“明治维新”,走上全面学习西方的道路。到1894年,两国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中国的综合国力已经落后于日本了,甲午中日战争只是一种体现或者证明。

甲午中日战争,这件事的历史背景如何,为何清政府失败了?

甲午中日战争

日本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蓄谋已久。早在1868年,日本明治天皇登基伊始,便极力鼓吹军国主义,以实行对外扩张为基本国策,并将侵略矛头首先指向其近邻朝鲜和中国。明治政府改革军制,推行近代军事教育和训练,积极扩军备战。

到甲午战争爆发前,日本陆军建成6个野战师和1个近卫师,现役兵力12.3万人。甲午战争中,日本实际动员兵力达24万余人,其中17万余人在国外作战;日本海军拥有军舰32艘、鱼雷艇24艘,排水量共达6.2万余吨。战前,日本还派遣大批特务,到中国和朝鲜搜集军事情报,绘制详细的军用地图。

日本作为一个岛国,国内资源匮乏、市场狭小,加上国内封建残余势力以及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矛盾的尖锐,因此以天皇为首的日本统治集团急于从对外扩张中寻求出路。为此,1887年,日本政府制定了所谓“清国征讨策略”,逐渐演化为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中日甲午战争地点主要在中国境外的朝鲜半岛及黄海北部进行,陆战主要是平壤战役,海战主要是黄海海战。中日甲午战争主要分为以下3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中日两军先在朝鲜境内开战;第二阶段——战争在辽东半岛进行;从1894年10月24日到11月22日。在此阶段中,战争在辽东半岛进行,有鸭绿江江防之战和金旅之战。

1895年2月17日,一个雨雪交加的日子,日本联合舰队开进威海卫,在刘公岛登陆,威海卫海军基地陷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任命李鸿章为“头等全权大臣”赴日议和,于1895年4月17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

甲午中日战争,从整个战争的过程来看,清朝之所以失败,主要是几方面的原因。一是清朝体制落后,政治腐败,才建立30年的淮军、湘军就已经丧失了战斗力,导致陆战一触即溃。二是李鸿章的作战思想保守,一直禁止军队主动出击,以免扩大战争,最终束手束脚,导致大量地区沦陷,北洋舰队也全军覆没。三是清朝军队装备严重落后,其中北洋水师的装备水平已经和日本舰队出现了代差。

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cdyrs.com/n/45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