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下旬的一天,家住北京朝阳区弘善家园的张女士偶然发现,自己家门口的工商银行北京华威南路弘善支行突然“消失”了。
她这才想起来,自己的工资卡虽然是在工商银行,但已经很久没有到这家网点办理业务了。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的公示信息显示,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弘善家园310号楼1层101号底商的工行华威南路弘善支行,今年6月26日已经终止了营业。
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金融许可证查询信息,截至2023年8月7日,退出营业的金融机构网点已经达到1539家,新批准设立944家,今年以来净退出595家。
银行“关店”现象在2022年也很明显,有2754家金融机构网点退出,新批准设立的有2067家,一年净退出687家。
张女士回想到,去年,位于北京国贸附近自己公司楼下的北京农商银行一网点突然关停,令她印象深刻,原先宽敞气派的大堂,一夜之间都被装修布遮挡起来。现在,这家曾经的银行网点,已经变成了一家茶叶店。
互联网时代,银行的线下网点确实面临着被替代的窘境,但银行网点消失速度之快,还是超乎了很多人的意料。
银行网点是否真的越来越没有存在感了?互联网时代,银行的实体网点又该如何转型?
消失的银行网点
你有多久没去银行办业务了?
“现在取现金的机会很少了,上一次是去办理新公司入职的工资卡,上上一次是过年期间给家里长辈小孩准备压岁钱,平常基本上都是手机解决了。”一位网友的经历道出了很多人的心声。
在#你最近去过银行网点取钱吗#的一则微博调查中,有1.7万人参与,1.1万人投票“1年多没去过了”,一周内去过的只有不到2千人。
北京农商行的一位业务员向「市界」坦言,“随着数字金融普及度变高,现在来银行办理个人业务的,大多是有开卡、挂失、打银行流水账单等需求的,以及不怎么会使用互联网的老年人。”
另一位银行从业者也表示,传统银行网点服务有很大⼀部分是“功能型”的,比如转账、汇款、开户、取现金等,但这些功能性的服务现在基本在手机App或者网银上都可以完成,“哪怕去了银行网点,也是银行员工在他们营业厅的终端上帮你操作。”
这些描述,无疑都印证着银行网点的“失宠”。
早在2017年,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银行服务业报告》显示,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离柜交易数量高达2600.44亿笔,同比增长达到了46.33%。2020年,时任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指出,银行业离柜交易率已接近90%。
疫情三年,大家非必要不外出,鼓励“无接触式”操作,去银行网点的人就更少了。
根据易观千帆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5月,中国手机银行综合应用App用户活跃人数为5.23亿人。这一数字约为同期微信活跃人数的三分之一。
与此同时,以微众银行、网商银行为代表的互联网银行2015年起大行其道,它们以纯互联网方式运营,无网点无柜台,却揽获了一大批用户。截至2022年末,微众银行个人有效客户数高达3.62亿人,资产总额达4738.62亿元,净利润达89.37亿元,资产和利润水平超过不少上市农商行。
伴随着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深化,收缩营业网点,减少租金成本和人力成本,就成为各大银行的常见操作。
中国银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0年,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总数连续3年下滑,分别为22.86万、22.8万、22.67万。
此后,这种情况并没有得到缓解,2021年有2805家银行网点关停退出,2022年约为2700家,光是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六大国有银行网点数量一年就减少470个。
与网点的缩减同步的是银行人员的减少。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员工规模最大的国有六大行合计净减员13345人,2022年5500人。其中工行减员最多,2022年员工减少达6502人,财报中写道,该行加快“技术换人”场景应用,全年释放超过1.8万人年工作量。
一位云南某大型银行的员工在社交媒体上抱怨,“我们网点从原先十多个人,减员减到算上领导就五个人,一个高柜,一个大堂,一个低柜,大堂快要退休了还天天请假,真是太难了。”
下面有同行带有同情的评论道,”银行人的辛苦谁懂。”即使人手紧缺,大部分客户进银行第一句话还是“怎么就一个窗口在营业,这么多人排队,就不能多开几个窗口吗?”
银行网点减少的同时,银行ATM机也在大量减少。央行数据显示,ATM数量在2018年大增15.02万台,达到111.08万台的历史顶峰之后,2019年ATM首次减少1.31万台至109.77万台,如今剩下不到90万台。
银行网点收缩引起了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在去年4月国新办举行的银行业新闻发布会上,银保监会首席检查官王朝弟解释称,商业银行的实体网点出现了收缩是客观存在的现象,但并不意味着我国银行业市场正在收缩,相反,在当前信息化、网络化水平高度发展的环境下,这是一个正常现象。
在部分大型银行中,与银行网点一线员工优化形成对比的是,科技条线员工数量反而增加了。2022年财报数据显示,农行金融科技人员较2021年增加962人;建行金融科技人员数量为1.58万人,较2021年增加了690人。
银行网点怎么了?
银行实体网点为何不香了?一度加大网点开办力度的银行,为何又开始“瘦身”?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银行实体网点减少是由多方面复杂的原因造成的。银行网点到访人数的减少,支撑网点存在的意义就小了很多,这是无法回避的事实。
而且,银行网点附近的客户数量和设施并非一成不变。
中信建投证券《数字化浪潮下的银行网点转型专题研究报告》中提到,互联网技术之前,银行网点几乎是唯一的渠道,所以渠道的单一性促使了银行网点的崛起。国内银行自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各家银行开始进入“跑马圈地”阶段,一些银行保有的网点数曾一度达到历史峰值,国内银行完全步入“网点为王”的阶段。
▲(2017年1月,中国建设银行江苏省海安支行营业部,客户在银行高柜区排队办理业务。图源/视觉中国)
资深银行从业者、公众号“借借财经技巧”主理人胡鑫向「市界」分析称,“前几年由于线下服务的需要,银行开办了许多网点。但在线上服务盛行的今天,一些网点的布局就不合理了,不是与其他网点离得过近,就是所在区域内人气下降,业务量下滑,这样的网点有必要进行搬迁或者撤并。在此过程中,就会造成一些网点的关门。”
这样看来,消费者发现身边的银行网点在变少,实际上是银行优化布局的一种体现。
“再有,银行正在进行的减员增效,也会影响到网点服务人员的减少。”胡鑫称,一般营业网点开业,且开办现金业务,至少要有5、6个工作人员才能运转。但在一些基层银行,随着网点员工的退休和招不到新的员工,现有的工作人员已经不够岗位安排了,银行不得已对个别网点进行合并。
而从银行经营效益角度来看,多位银行从业者向「市界」表示,银行撤并网点最重要的原因是基于降本的考虑。“银行也是企业,也需要降低成本来盈利,如果一个网点不能为全行贡献利润,那么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据胡鑫介绍,一个银行网点开门营业,运营成本十分高昂,许多人不在银行上班,不知道一个小小的网点运营成本一年就可以达到几百万元。业务量少导致入不敷出,选择撤并对银行来讲是划算的。
胡鑫所指的运营成本,除了大家能想到的网点租金、水电费、机器设备费、人员薪酬,还有装修、安防、ATM机、金融智能终端机、日常检修、人员维护等等方面,尤其是银行网点的消防和防盗要求很高,每年需要投入的开支不菲。
「市界」从北京某银行内部了解到,以该行在北京顺义的网点为例,一年成本至少要1000多万元。
这也是为什么,大型国有银行在成本较高的一二线城市的网点裁撤速度会比较快,在成本较低的三四线城市及县城的裁撤速度会相对慢一些。
对于拥有数万网点的大型国有银行来说,成本压力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了其沉重的负担。拿邮储银行来说,其服务网点接近4万个,2021年和2022年分别缩减了28个和70个。
另一家收缩幅度较大的建行,2020年、2021年、2022年营业机构数量分别为14741个、14510 个、14356个。
建行在年报中写道,“本行持续优化网点布局建设……低效网点整治和网点布局优化一体推进,加大城区低效密集网点撤并迁址力度。”
用一位见证过银行高速发展的老员工的话讲,网点及员工双双减少,并非银行业市场收缩,而是银行已渐渐经过了过去粗放式的扩张时代,开始思考精细化和高效管理。
银行网点如何转型?
在互联网时代,银行实体网点将如何优化和转型?
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些银行瘦身的同时,也有的银行在逆势扩张。比如,宁波银行财报显示的机构数量,从2020年年末的422个,上升至2021年年末的463个,2022年进一步上升到484个;南京银行2021年末营业网点总数为215个,2022年增加至242个,并且在财报中明确提到,2023年末新增100个网点。
在撤并和优化网点方面,国有大行的网点触角也在不断向县域、村镇下沉。2022年,工行下沉县域乡镇网点65个;建行在80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中设立营业网点134个;邮储银行在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以及参照“重点帮扶县”管理的新疆和西藏地区,加大投入网点资源,共设立营业网点1784个;农行将65%新迁建网点布局到县域、城乡结合部和乡镇。
中信建投报告指出,目前的网点数量变化显著体现出银行类型差异和地区差异:银行间差异体现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网点减少,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网点增加;地区差异体现为发达地区网点减少,村镇与贫困地区网点增加。
对于网点数量较小、业务范围比较局限的城商行和农商行来说,网点对于银行业务拓展仍然具有很强的拉动作用。国有大行网点撤并,留给城商行和农商行更大的发展空间,可以更深入基层铺设渠道。
胡鑫表示,普通用户不必担忧银行网点变化带来的影响,因为监管部门在审批网点的撤并与新设时,都已经考虑到了“客户服务”的问题。
例如,在某个较大的区域,只有一家银行网点,如果这家网点申请撤并关门,那么监管部门会认真审核该区域的客户服务方案。如果银行提供的服务方案不符合监管的要求,监管部门就不会轻易同意该银行网点的撤并与关门。
▲(图源/视觉中国)
业内人士则强调,很多涉及复杂和大金额的银行业务,还是需要网点,网点数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彰显银行的实力。同时,即使在线上渠道非常便利的今天,受到技术限制的老年人群,以及偏好稳健保守、追求综合体验的客群仍然愿意将线下网点作为办理银行业务的主要渠道。
因此,银行网点仍然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信建投证券表示,未来新一代的智能网点将具备智能化、场景化、轻量化的特点:通过智能化提升用户体验和营销精准度;通过场景化将银行的功能放大,演进成为社交中心和体验中心,提供泛金融服务;通过轻量化实现轻型获客和服务模式,满足客户便捷性需求和客户体验。
其中智能化,需要银行在金融科技上加大投入。2022年工商银行金融科技人员增加1000人至3.6万人,“零售之王”招商银行信息科技投入141.68亿元,占营业收入的4.51%。
总之,“虽然实体银行的网点数量在减少,但实体银行网点不会完全消失。”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工程副主任袁帅向「市界」表示。
内蒙古银行战略部总经理杨海平也认为,“从实践的角度看,谈论物理网点的消失为时尚早。”
他表示,银行对于低效网点,可能会围绕迁地、转型、提升产能、终止营业等提出处置思路,终止营业非唯一选项。目前物理网点依然是线上线下服务结合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有温度的社区金融服务和非金融服务的载体。
袁帅展望,未来实体银行可能会扮演以下角色:作为金融服务的窗口,提供个性化服务、专业咨询等高价值的服务;作为金融科技创新的实验场所,与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结合,推动金融服务的创新与发展;作为大型交易、重要业务的执行场所,例如贷款审批、大额资金交易、碳交易等;与数字化平台合作,为客户提供线上线下一体化的金融服务体验。
作者 | 陈畅
编辑 | 孙月
运营 | 刘珊
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cdyrs.com/n/47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