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反腐风暴|史上最强风暴下的医院、医生和药企、药代药品医疗机构


江苏省南京市,一家医院里禁止医药代表进入诊疗区域的警示牌。 视觉中国 资料图

“谁谁又被处理了,哪家药企被查了,最近这些消息真真假假的,一直在圈子里面流传,最近自己和同事们都停了过去例行的医生拜访工作。”近日,一位上海的医药代表告诉澎湃新闻记者,自己刚入行半年,还没摸清这个行业,但近期确实感受到了紧张气氛。

风暴卷动医药圈,这次是因为反腐。7月28日,纪检监察机关配合开展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动员部署视频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要以监督的外部推力激发履行主体责任的内生动力,深入开展医药行业全领域、全链条、全覆盖的系统治理。

实际上,7月28日之前,2023年有关反腐文件或会议也不少见,但7月28日之后,反腐似乎升级成一场强风暴:多地方就医药反腐发声,医疗机构自查自纠,多场学术会议宣布延期,药企集中回应反腐问题,有业内人士称此次是“史上最强”医药风暴。

暴风之下,置身其中的药企、医院、医学会等机构以及行业内的众多从业者均牵涉其中,处在暴风的不同位置,每个主体的感受又各有差别。

300万医药代表“躺平”?有院内项目暂停

“这种风口浪尖的时候,医生们肯定也不愿意跟我们有接触。”上述医药代表介绍,自己所在的医药公司不大,自己跑的品种也不多,都是公司给的资源,日常的工作内容之一是拜访医院医生,“肯定是希望医生能多开公司的药。”

医药代表这一岗位最早由跨国药企于上世纪80年代带入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最早在2015年版将其纳入,定义是“代表药品生产企业,从事药品信息传递、沟通、反馈的专业人员”。不少知名药企高管的职业生涯就是从一线医药代表开始。《经济日报》在2021年9月的一篇报道中提到,医药代表这一群体有300万。

2020年,国家药监局印发《医药代表备案管理办法(试行)》,明确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对医药代表的备案和管理负责,医药代表不得承担药品销售任务。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医药代表这个职业与给医生回扣、推动医生多开药等“带金销售”行为有撇不掉的干系。

连夜解散工作群,删除与医生的聊天记录,还有医药代表火速辞职……近期的反腐风暴之下,上述医药代表对这些消息均有所耳闻,但身边并没有遇到,最大的变化就是暂停拜访了。他告诉记者,家人看到相关新闻也提醒他,最近先不要去医院,安全第一位。对于他来说,现在的情况肯定会影响收入,但还不至于焦虑,就当给自己放个假,之前在很多行业都工作过,最坏就是再换一份工作。


深交所互动平台投资者有关反腐的部分提问

医药代表供职于药企,近期不少A股投资者就反腐对企业的影响提问上市公司。澎湃新闻记者梳理,8月以来,已经有超20家药企作出回应,大都表示公司是合规经营,短期看影响不大,长期来看有利于行业的长期发展。

从二级市场来看,8月以来,A股医药板块“跌跌不休”,众多巨头也未幸免。有意思的是,多位股民告诉澎湃新闻记者,近期想要或者已经“抄底”了几家医药巨头的股票。

一些非药企,但与药企有合作的公司也受到影响。一家小型医疗科技公司的工作人员表示,公司承接了部分药企在医院内的项目,需要药企的医药代表进医院做沟通、支持工作,现在不敢进医院,项目已经停了。

一家公关公司的工作人员提到,原本一个医药客户要开的会议目前也不敢确定是不是按时召开了,好在公司还有其他行业的项目不至于影响太大。

不只是药,医疗器械行业也受到了反腐行动的影响。一位医疗器械公司工作人员向澎湃新闻记者透露,公司原本一些计划好的会议已经叫停了,还继续开的在场地选择上也很慎重,尽量不在高档酒店进行。

时隔近10年,跨国药企能经得住风暴吗?

医药领域的反腐并不罕见,2014年知名跨国药企葛兰素史克(GSK)因行贿受贿案被判处罚金30亿元,这是当时中国开出的最大罚单。当时,法院经审理查明,被告单位GSK为扩大药品销量,谋取不正当利益,采取贿赂销售模式,以多种形式向全国多地医疗机构的从事医务工作的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数额巨大。

医改专家魏子柠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几十年来,医药领域的腐败行为根深蒂固,有些灰色地带腐败甚至已经不是秘密。医药领域的反腐,与百姓利益关联度很高,有助于提高人们就医的获得感。

医法汇创始人张勇表示,医药反腐与健康中国战略一脉相承,之前因为疫情等因素的影响,行业感受不深,但从官方通报的一些案例可以看出针对医药领域的顽疾进行清除的决心。从年初针对医疗领域的反腐到现在针对医药领域,这次医药反腐不应该说是新一轮,而是升级了。

此次反腐风暴之下,国外药企也未能完全隐身。8月7日,一张网传图片显示,近日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又名“上海长征医院”)分别向上海诺华贸易有限公司和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发送处理建议函,要求两家公司分别对涉案的4位医药代表予以开除或调离岗位处理,并且向该院反馈处理意见。


网传医院要求诺华开出医药代表的一封函件

对此,8月7日晚间,诺华中国向澎湃新闻提供了一份声明表示,近日,诺华中国收到来自某医院的一份函件,其中涉及所称的两位我司医药代表。诺华对此事件高度重视。经查证,函中提及的一位人员已于2018年从诺华离职,另一位并未被诺华聘任过。针对此函所反映的情况,公司仍在进一步调查和沟通中。

有外企人士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10年前,GSK的天价罚单依然震撼,圈内也有人担心这波反腐中是否会有另一家跨国药企成为第二个GSK。

魏子柠认为,合规问题上,外企和本土药企的差别并不是很大,只是外企在形式上做得可能更严格。张勇则认为,跨国药企有一套完备的合规体系,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强,特别是GSK行贿事件,对跨国药企是一记警钟,即使早年有不合规之处,经过上一轮整治应该也进行了调整。

此次医药反腐对众多药企的影响上,上述两位专家均认为,将倒逼更多企业由过去的营销驱动转为创新驱动。

魏子柠指出,药企要深刻认识到,中国医药行业的大气候已经发生根本的变化,企业需要转型,这个过程或许会痛苦,但十分必要。张勇认为,对于药企来说,提高药品研发能力,生产出好的产品,才是一个企业基业长青的基础,同时也是应对反腐最好的策略。反腐将淘汰一批不合规的企业,让整个行业在公平的竞争环境下发展,这对行业来说不是坏事。

医疗典型案例被重提,有医生观望反腐情况

企业生产制造药品或器械,医生拥有处方或使用这些产品的决策能力,前者试图通过各种形式影响更多医生,销售更多产品,两者之间容易出现灰色地带。据证券时报,近期,各医疗机构掀起自查自纠之风,要求退回“讲课费”等不合理报酬。据澎湃新闻记者此前报道,8月以来,至少有10场学术会议宣布延期。截至8月7日晚,本月至少已经有10名医疗领域人士被宣布接受调查。

此外,多地监管部门也开始行动起来,例如8月7日,上海市卫健委等多部门印发《上海市2023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心不正之风工作要点》的通知,通知提到,整治行业重点领域的不正之风问题,包括整治行业组织存在的不正之风问题和整治医药产品销售采购中的不正之风问题。

上述通知还提到,2023年10月31日前,各医疗机构要按照要求建立健全工作制度,严格落实各项工作要求,重点围绕高值耗材、整治“红包”、回扣、医德医风教育等三个专项行动内容,开展行风建设工作的自查自纠。2023年7月-10月31日,为监督检查和重点检查阶段。


一名资深临床医生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大部分医生是观望态度。在他自己看来,现在整个行业风声鹤唳,可能会使更多企业陷入困境。反腐的一个目标是想进一步降低医药价格,让更多患者受益,但这件事涉及整个医疗体制。

面对同样的风暴,不同级别医院的感受并不相同。一位某省会城市三甲医院的医务人员表示:“真正有决定权的一般都是科主任之类的,大部分大夫都是听指示干活,除非自己的直接上司被查了才会真的紧张”,自己所在的科室没有因为最近的反腐出现什么异样,大家每天照常上下班。

另一位来自中部某省县级医院的医务人员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反腐在医院并不是什么新鲜事,虽然最近反腐气氛紧张,但自己所在的县城医疗圈子还没什么特别的,“可能就是抓几个典型。”

近期,不少典型案例再次被拎出来。8月7日,话题#中纪委曝光一台直线加速器回扣1600万#冲上微博热搜。今年5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就曝光一起腐败窝案:云南省普洱市人民医院原党委副书记、院长杨文俊和原党委委员、副院长杨文红,与供应商称兄道弟,肆意吃请玩乐、收受礼品礼金。医院在讨论购买一台进口价1500万元的医疗器械直线加速器时,院领导班子其他成员都明确反对,但杨文俊执意购买并最终达成。最终,医院以3520万元买入,杨文俊吃掉了1600万元的回扣。

据行业媒体赛柏蓝不完全统计,截至8月6日,全国已公开通报被查的医院院长、书记已达到168位,由于统计局限,这一数字实际上或许更多。分地区来看,目前公开通报被查院长、书记数量最多的三个省份为广东、四川、云南,分别已有41位、33位、12位院长、书记被查,三省合计占全国通报总数的51.2%。

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cdyrs.com/n/48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