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用化还是资本化? 半年报中研发投入选择题齐向东

图虫创意/供图 彭春霞/制图

全面注册制铺开激活了创新型企业赴A通道,同时越来越多公司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目标高悬,A股“含科量”持续抬升。映射到会计处理细节,研发投入的费用化还是资本化,成为不少公司财报中需要作答的选择题。

从正在步入高峰季的半年报披露来看,上市公司的处理方式出现分化。以贵州茅台和多家医药企业为代表,多数公司研发投入资本化比例明显抬升;相当比例的传统重资产企业虽然近些年也在推进创新,但研发支出资本化方面相对缓慢。

费用化与资本化,是高研发企业会计处理中的重要平衡木。无论从对上市公司披露的监管函件来看,还是从相关企业闯关IPO来看,对这一细节问题的合理处理,越来越成为监管关注的重要方面。

费用化与资本化

贵州茅台上半年近360亿元的净利润规模再增20%,体现出稳中有进的白马特征。拆解这份半年报,资本化研发支出的大幅增加也是重要异动项。

贵州茅台此前多年财报中并没有资本化研发支出列项,2022年半年报新增了资本研发支出,当时名列数额7039万元;去年年报中,公司新列资本化研发投入,总额为1.9亿元,绝对值大幅攀升,研发投入资本化比重升到34%。今年半年报,在资本化研发支出增加的推动下,贵州茅台开发支出已经增至2.7亿元。

北方地区注册会计师郭朝栋(化名)认为,贵州茅台科研经费支出与营收比例不相称问题一度被市场所关注,从这份财报来看,作为传统企业的茅台也在发力研发创新。背后指向可能是工艺改进,也可能与i茅台、元宇宙游戏等创新点相关。

资本化记入资产负债表,逐步摊销;费用化记入利润表,直接反映在当年度利润中。对于年收入超过千亿元的贵州茅台来说,两种财务处理方式对利润总额影响都不大。但对于净利润规模较小的公司来说,则是另一番光景。

科创板疫苗公司金迪克8月2日披露半年报,1539万元的研发投入合计总额同比下降37%。费用化研发投入大降65%,超894万元的资本化研发投入则增长超过43%,并带动研发投入资本化比重提高32个百分点。

金迪克上半年研发投入骤降,在于四价流感疫苗预灌封注射器项目于2022年四季度研发完成,这个项目在最新报告期已经不再发生研发费用。对于研发投入资本化的比重大幅变动,公司给出的解释是,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 细胞)项目研发活动并持续进行投入,该项目正在进行生产注册申请阶段。

这几年或成为不少创新型医药公司研发投入资本化比重抬升的时间窗口。广生堂2015年IPO上市后,开启了向创新药企转型之旅,多个创新药陆续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今年上半年,公司对研发支出资本化的相关会计处理进行了重新审视和评估,并对内部研发费用核算办法进行了修订。

以中药资本化时间点为例,此前,中药一类至六类进入Ⅲ期临床至取得生产批件之间的费用可以资本化,七类至九类获得临床批件至取得生产批件之间的费用也可以资本化。变更后,中药创新药等进入Ⅲ期临床至取得生产批件之间的费用资本化,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等则获得临床批件至取得生产批件之间的费用就可以资本化处理。

与创新型企业相比,不少传统重资产企业近些年也在推进研发创新,但在资本化方面缓慢得多。

以煤炭采掘为例,昊华能源、淮北矿业等公司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均在3%及以上,而研发投入资本化比重均为0%。对此,冀中能源方面表示,研发项目多为采、掘、开等煤炭开采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虽然部分取得了专利许可,但研发项目只是一种新技术、新工艺,尚未形成产品,不满足资本化条件。

研发投入资本化比重提升,将对不少指标带来影响。例如,上半年贵州茅台账上持有现金705亿元。过去资金用途主要包括扩产能和分红等方面。郭朝栋认为,未来研发支出也可能成为消化通道。

对利润表压力也有较大影响。以医药行业为例,近年来医保谈判、医疗反腐等因素影响了部分公司的利润端水平,在合规前提下,业内认为或会推动医药公司研发支出在费用化或资本化之间,作出新权衡。此前,已有头部CXO药企通过研发投入的费用化转资本化处理,实现了业绩的平稳滑行。

医药之外,还有更多行业关注点。郭朝栋举例说,以AI类公司为例,上半年一些公司启动大模型研发,这是一项烧钱业务。而包括三六零、昆仑万维等公司近些年净利润已经步入下行通道,它们的研发投入如何进行会计处理,将在日后披露的财报中有所体现。

部分企业呼吁放宽

部分企业对于研发投入的会计处理方式有新诉求。奇安信董事长齐向东认为,有必要适时提高会计准则对研发投资的包容度。他的设想是,在企业研发项目成功上市取得收入以后,按收入进度比例分摊成本费用,保证分摊之后创新产品增加创收利润,以释放企业创新活力。“这样就能做到在研发期不减利润、投产期增加利润,企业自然就愿意为技术创新投资。”

奇安信连续多年重金投入网络安全研发,此前面临连亏难题。在齐向东看来,大中型企业在攻坚创新中,研发指向的是未来收益,但对眼下企业利润影响过大,有时会受股东反对。

这种诉求也在其他高研发投入公司中有所体现。有创新药公司董秘对记者介绍,上市前面临持续、大额的研发费用,上市后又要面临利润表平稳增长的考量,须在利润增速和研发投入之间作出权衡。

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研发费用过早资产化,容易被钻空子。郭朝栋举例说,业绩相对不好的公司希望把研发投入资本化处理的动力更大,最后却可能一次性计提费用爆雷。

按照齐向东的设想,创新企业研发支出资本化可以附带绑定条件。他举例说,在钻探行业,只要是省级以上政府确定的“卡脖子”项目,研发费用就可以资本化,让企业在研发当年和研发过程期间,不影响利润,研发成功后在寿命年限内,在毛利润中扣减摊销项目成本。这样,既可以实现项目在研发期不减少当期利润,又能在投产期增加利润,支持经营层攻克难题。

前述董秘也表示,满足一定约束条件之后,或可以做出一些倾向于创新型企业的平衡。“这些约束条件包括政府认定、严格立项、标准制定等,但这可能也会抬高企业的申报成本和信披成本。”

对此,郭朝栋认为,“创新型企业原本就面临长期投入压力,上市之后又面临盈利表现压力,对两者平衡关系的把握动力和能力,比传统型企业要强。”

谨防滥用

随着A股科技创新型企业数量增多,研发投入费用化还是资本化的话题,被更多公司所关注。虽然相关规则已有明确,但是在落地中依然面临一些难点。

“难点之一在于,研发能否带来收益具有不确定性,有些甚至永远不能转化成生产利润,因此难以量化。难点之二在于,个别公司借助这种复杂性钻空子,毕竟从当期费用转为无形资产,既可以多计利润,也可以增加资产,还可以稳定经营活动现金流。”郭朝栋表示。

乐视网可以算作一个典型。公司曾在多年高比例研发费用资本化处理,将管理费用从利润表挪到资产负债表的无形资产,后来在后续年份计提了大额减值损失,进而多年连亏。

监管对于研发支出处理方式高度关注。这一方面表现在监管问询,另一方面也体现在IPO环节。

今年5月,新宁物流收到深交所年报问询函,其中要点之一,就是要求说明研发投入大幅下滑的原因、影响,并结合多项具体情况,说明报告期内研发支出资本化率较高的合理性,研发支出资本化的标准和依据与往年是否保持一致,是否存在利用研发支出资本化调节利润的情形。

创远信科等公司IPO过程中,也被关注到对于自研项目以及承接国家、地方科研项目分别采取不同的财务处理方式的问题,被要求说明自研项目对应支出采用费用化处理,承接外部科研项目资本化处理的合理性。

有接近监管的人士对记者透露,IPO注册对研发费用真实性问题越来越关注,会分析各类勾稽关系的合理性,避免发生“凑研发”。比如,个别企业可能会部分其他费用或营业成本调整至研发费用,这虽然对营业利润无影响,但因为虚增的研发费用不能加计扣除,往往会带来净利润的失真。

前述董秘表示,资本化与费用化,有时会给公司一定回旋空间,这种影响甚至会传导到投资者端。“比如,我们接触到一些头部机构,他们的标准已经变成重股息而非利润,这可以视为一种看重既得利益、而非预期利益的微变化。”

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cdyrs.com/n/484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