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正证券资管产品临期变为子公司公募,其他券商会效仿么?

界面新闻记者 | 邹文榕

2019年8月券商资管大集合产品正式开启公募化改造以来,首支变更管理人转为公募基金产品的券商大集合产品出现了。

8月19日,方正证券公告称,公司管理的金立方一年持有期混合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下称:金立方一年持有集合计划)将变更注册,管理人将变更为方正富邦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称:方正富邦基金),产品名称相应变更为方正富邦金立方一年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

对于变更注册原因,方正证券解释称,金立方一年持有集合计划于2020年9月7日成立,根据《证券公司大集合资产管理业务适用 <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 操作指引》(下称:《操作指引》)以及产品成立合同中对存续期不得超过3年的约定,金立方一年持有集合计划将于2023年9月7日到期。

为此,方正证券表示,公司向中国证监会提交了该集合计划变更注册申请,将集合计划管理人变更为公司控股子公司方正富邦基金。2023年8月18日,公司收到中国证监会批复,准予上述集合计划变更注册。

据披露,金立方一年持有集合计划变更管理人后,集合资管计划将直接变更为公募基金产品,同时相应产品份额以及费率也将进行调整。

其中,份额方面,原A类计划份额调整为D类基金份额,原C类计划份额调整为E类基金份额,并新设A类基金份额,三类份额分别对应不同申购、赎回以及最短持有期限。

费用方面,年托管费率由0.25%调低至0.20%;原A类计划份额调整为D类基金份额后,管理费由年费率1.2%变更为年费率0.6%,同时取消业绩报酬,各类基金份额均不设业绩报酬。

此外,方正证券提到,为保障投资者合法权益,上述集合计划自2023年8月7日起暂停申购(含定投),并将于2023年8月21日-2023年8月25日设置特别开放期。特别开放期间,集合计划各类份额的份额持有人均可提出赎回申请,不受最短持有期限限制。不同意集合计划变更注册的投资者应不晚于2023年8月25日15:00前提交赎回申请。

据wind统计,方正证券当前共完成大集合参公改造产品5只(仅统计主份额),金立方一年持有集合计划最先完成参公改造,也是唯一一支偏股混合型产品,截至2023年2季度末,产品管理规模8.61亿元。

表:方正证券大集合参公改造产品 数据来源:Wind

不过,就历史规模而言,上述管理规模已较2021年2季度末的高峰时期缩水超7成,自成立以来总回报亏损四成,同类排名相对靠后,转为公募产品后,存在较大净值修复压力。

图:金立方一年持有集合计划管理规模变化 数据来源:Wind

图:金立方一年持有集合计划净值走势 数据来源:方正证券官网

另据wind统计,自2019年三季度券商资管首支公募化改造的集合资管计划产品上市以来,截至目前,50家券商累计已改造完成244只大集合产品。

而按照2018年11月中国证监会发布的《操作指引》规定,存量大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应当对标公募基金进行管理,期间有公募牌照的可直接将旗下大集合产品转为公募基金,但“规范后的大集合产品3年合同期届满仍未转为公募基金的,也将适时采取规模管控等措施。”

这也意味着,获改造后的大集合产品只是参照公募基金运作,如若三年合同期满,管理人仍未拿到公募牌照,改造后的集合资管计划仍有可能面临“清盘”。

据界面新闻记者梳理,按基金转型生效日计算,截至2023年9月7日,14家券商及资管机构旗下合计40只集合资管计划已到三年合同期。其中,仅东证资管、国泰君安资管和浙商资管三家持有公募牌照,相应7只大集合产品直接变为公募基金产品;天风资管和太平洋证券分别各有1只集合资管计划已经选择了在到期后进行清算。

光大资管、中信证券、广发资管、中金公司、华安证券、海通资管、安信资管和兴证资管8家机构则选择了延长产品存续期至2023年12月31日。

方正证券则为近四年唯一一家直接选择变更产品管理人的券商,同时解决了产品三年合同期的存续以及产品公募基金属性问题。

不过,除金立方一年持有集合计划外,方正证券仍有四只集合资管计划存续,并将于2024年陆续到期。

目前公司既无公募牌照,也未成立资产管理子公司的情况下,方正证券是否考虑将其余产品也进行变更管理人操作,界面新闻记者对此向公司发去采访需求,但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今年以来,券商资管向公募化赛道转型提速,在年内招商资管、广发资管、兴证资管、光证资管和安信资管陆续递交公募管理人资格申请材料并获监管接收后,招商资管已率先拿到公募管理人资格。

即便如此,50家改造过大集合产品的券商中也仅只有15家机构持有公募牌照。有业内人士指出,方正证券此次开行业首例,后续不排除有其他券商也将选择变更产品管理人保持旗下产品的延续性。

但也有券商资管业务人员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所在公司改造的大集合产品与经纪业务深度绑定,后续到期后变更管理人至旗下控股的公募基金可能性较低,申请设立资产管理子公司或争取公募牌照仍是第一选择。

界面新闻记者 | 邹文榕

2019年8月券商资管大集合产品正式开启公募化改造以来,首支变更管理人转为公募基金产品的券商大集合产品出现了。

8月19日,方正证券公告称,公司管理的金立方一年持有期混合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下称:金立方一年持有集合计划)将变更注册,管理人将变更为方正富邦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称:方正富邦基金),产品名称相应变更为方正富邦金立方一年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

对于变更注册原因,方正证券解释称,金立方一年持有集合计划于2020年9月7日成立,根据《证券公司大集合资产管理业务适用 <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 操作指引》(下称:《操作指引》)以及产品成立合同中对存续期不得超过3年的约定,金立方一年持有集合计划将于2023年9月7日到期。

为此,方正证券表示,公司向中国证监会提交了该集合计划变更注册申请,将集合计划管理人变更为公司控股子公司方正富邦基金。2023年8月18日,公司收到中国证监会批复,准予上述集合计划变更注册。

据披露,金立方一年持有集合计划变更管理人后,集合资管计划将直接变更为公募基金产品,同时相应产品份额以及费率也将进行调整。

其中,份额方面,原A类计划份额调整为D类基金份额,原C类计划份额调整为E类基金份额,并新设A类基金份额,三类份额分别对应不同申购、赎回以及最短持有期限。

费用方面,年托管费率由0.25%调低至0.20%;原A类计划份额调整为D类基金份额后,管理费由年费率1.2%变更为年费率0.6%,同时取消业绩报酬,各类基金份额均不设业绩报酬。

此外,方正证券提到,为保障投资者合法权益,上述集合计划自2023年8月7日起暂停申购(含定投),并将于2023年8月21日-2023年8月25日设置特别开放期。特别开放期间,集合计划各类份额的份额持有人均可提出赎回申请,不受最短持有期限限制。不同意集合计划变更注册的投资者应不晚于2023年8月25日15:00前提交赎回申请。

据wind统计,方正证券当前共完成大集合参公改造产品5只(仅统计主份额),金立方一年持有集合计划最先完成参公改造,也是唯一一支偏股混合型产品,截至2023年2季度末,产品管理规模8.61亿元。

表:方正证券大集合参公改造产品 数据来源:Wind

不过,就历史规模而言,上述管理规模已较2021年2季度末的高峰时期缩水超7成,自成立以来总回报亏损四成,同类排名相对靠后,转为公募产品后,存在较大净值修复压力。

图:金立方一年持有集合计划管理规模变化 数据来源:Wind

图:金立方一年持有集合计划净值走势 数据来源:方正证券官网

另据wind统计,自2019年三季度券商资管首支公募化改造的集合资管计划产品上市以来,截至目前,50家券商累计已改造完成244只大集合产品。

而按照2018年11月中国证监会发布的《操作指引》规定,存量大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应当对标公募基金进行管理,期间有公募牌照的可直接将旗下大集合产品转为公募基金,但“规范后的大集合产品3年合同期届满仍未转为公募基金的,也将适时采取规模管控等措施。”

这也意味着,获改造后的大集合产品只是参照公募基金运作,如若三年合同期满,管理人仍未拿到公募牌照,改造后的集合资管计划仍有可能面临“清盘”。

据界面新闻记者梳理,按基金转型生效日计算,截至2023年9月7日,14家券商及资管机构旗下合计40只集合资管计划已到三年合同期。其中,仅东证资管、国泰君安资管和浙商资管三家持有公募牌照,相应7只大集合产品直接变为公募基金产品;天风资管和太平洋证券分别各有1只集合资管计划已经选择了在到期后进行清算。

光大资管、中信证券、广发资管、中金公司、华安证券、海通资管、安信资管和兴证资管8家机构则选择了延长产品存续期至2023年12月31日。

方正证券则为近四年唯一一家直接选择变更产品管理人的券商,同时解决了产品三年合同期的存续以及产品公募基金属性问题。

不过,除金立方一年持有集合计划外,方正证券仍有四只集合资管计划存续,并将于2024年陆续到期。

目前公司既无公募牌照,也未成立资产管理子公司的情况下,方正证券是否考虑将其余产品也进行变更管理人操作,界面新闻记者对此向公司发去采访需求,但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今年以来,券商资管向公募化赛道转型提速,在年内招商资管、广发资管、兴证资管、光证资管和安信资管陆续递交公募管理人资格申请材料并获监管接收后,招商资管已率先拿到公募管理人资格。

即便如此,50家改造过大集合产品的券商中也仅只有15家机构持有公募牌照。有业内人士指出,方正证券此次开行业首例,后续不排除有其他券商也将选择变更产品管理人保持旗下产品的延续性。

但也有券商资管业务人员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所在公司改造的大集合产品与经纪业务深度绑定,后续到期后变更管理人至旗下控股的公募基金可能性较低,申请设立资产管理子公司或争取公募牌照仍是第一选择。

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cdyrs.com/n/56792.html